在位于天山脚下的三尺讲台上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两鬓斑白,但热情不减,虽然已经67岁,仍不忘初心,奋战在教学一线,他就是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退休教授高庆阳。
初心不渝,踊跃援疆
在了解到新疆特别需要老师,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后,一颗援疆的种子就在高庆阳的心中生根发芽,不断蔓延。念头一经扎根,就挥之不去。他四处留意援疆支教的各种信息,主动与新疆各学校联系,经过一系列的对接与沟通,高庆阳最终确定到喀什大学支教。
定下援疆支教的计划后,高庆阳提前做着各种准备。他安排好家中事宜,做通儿女的思想工作,坚持锻炼身体,甚至还去医院做了全身体检,他说:“我得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家人才能放心让我去,也不能给人家学校添麻烦。”他上网查找关于新疆的各种攻略,准备应急的衣物、药品等,做着他所能想到的一切准备。但是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初到新疆的高庆阳仍经历了不小的挑战。时差的不同,导致他经常零点才能入睡;一天中的温差极大,让他摸不着穿衣的规律;气候非常干燥,早晨起来鼻腔会有血丝;饮食结构的不同、语言的差异……种种的不适并没有难倒他,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他把这当成考验,一一克服,迅速调整自己,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了新疆的生活,投入到了忙碌的教学工作中去。
华发如银,正是含饴弄孙之际,高庆阳教授放弃了舒适的退休生活,从鲁南小城到天山脚下,从东南到西北,跨越三千多公里,只身前往新疆支教,他用行动展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让人们看到了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谈起为什么去援疆,高庆阳的初衷很朴实:“我就是热爱教学,喜欢学生,一站在讲台上,一看到学生们求知的眼睛,就特别开心。”“我就是想趁着现在身体还可以的时候,为祖国的边疆、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义不容辞,再度进疆
高庆阳完成了在喀什大学的支教计划后,在家人的期盼中回到了滕州。日子一下子变得闲适起来,他也想着趁机休养休养身体,好好陪陪家人。然而,一个电话改变了他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上了他,表示,因为学校校址搬迁,师资流失严重,尤其缺乏骨干教师,在听说他的事迹后,诚挚地邀请他再度进疆支教,来校任教。高庆阳听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家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援疆使命的召唤。然而,思虑再三,他仍放不下心中的那份身为教师的使命感,背起行囊,再度进疆。
临危受命,勇担重担
甫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高庆阳就屡屡临危受命。刚报完到就得知,因为代课老师出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门课程没老师授课,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进度。了解这一情况后,高庆阳主动请缨,挺身而出,提出这正是他的专业,自己可以去上这门课。他说:“耽误什么,都不能耽误学生的课业。”此时,距离学生上课仅有十几分钟的时间。来不及多说,他立即要来学生上课的教室地址,一路小跑到教室,从学生手中借来教材,快速地熟悉授课内容、与学生沟通教学进度,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授课任务。还有一次,学生进行登杆练习。高庆阳本来是去听课的,结果来到现场后发现,学生们第一次实际操作,连腰带、脚扣都不会系,而任课老师一个人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指导不过来,还担心一个不慎会发生安全事故,师生都很为难。看到这个场景,高庆阳自告奋勇,亲自为学生示范,详细讲解,学生们纷纷表示,“高老师讲得比书上的都细,手把手教我们一遍,再也不会忘了”。
高庆阳担负着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参与了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劳动强度十分大。但他说,“说不累那是假话,有时下了课,连饭也不想吃,话也不想讲,但我是一名教师,只要站上讲台就要为学生负责。”
真心交流,关爱学生
高庆阳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些是汉族,也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来自牧民家庭,有的刚学会点汉语,沟通起来有些困难,再加上文化、饮食、认知等方面的客观差异,给他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但高庆阳谈到自己的教学,充满自信。“只要真心交流,用我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学生一定能够喜欢上我讲的课程。”从教多年,他深知,打开孩子们的心房,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困生,他不责备,少批评,多引导,常鼓励,他的耐心和和蔼给了学生们极大的勇气和无比的温暖,学生们不单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升,有了心事也都喜欢跟他说一说,聊一聊,寻求他的帮助。有个孩子知道高庆阳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并有多年义务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的经历后,悄悄找到了他。告诉他,自己有很严重的烟瘾,想戒戒不掉,还很害怕跟别人相处,每天来学校上课,都要鼓足勇气才能走进校门。高庆阳听后,并没有因为他不是自己班的学生而拒绝他,而是非常重视,跟他约定了时间,定期给他做心理辅导。一段时间后,在高庆阳专业的心理干预下,真诚的关心爱护中,这个孩子逐渐戒掉了烟瘾,克服了心理障碍,适应了学校的学习节奏,脸上也慢慢有了笑容。“和学生在一起是老师最大的快乐,对我来说,在非常有意义的地方从事热爱的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方法。”高庆阳认为,这,就是他人生的意义所在。
以身示范,传递经验
高庆阳深刻感受到,繁重的教学任务背后是新疆地区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严重短缺。“我们援疆教师再怎么认真上课,最多也就只影响一届学生,关键还是要影响老师,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 因此,他敞开课堂,随时欢迎其他老师推门听课。他主动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对他们进行“传帮带”。平时一有时间,就与青年教师们相互听课、评课,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的备课教研、课堂设计,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心得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在他的帮助下,青年教师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了方便沟通交流,高庆阳还请青年教师当老师,教自己新疆方言,他希望能用新疆方言更加拉近师生的距离。
千里援疆育桃李,银发余晖映初心。高庆阳表示,他已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援疆时间结束后,他会选择再次留任,继续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发光发热。他说,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要像蜡烛一样,燃尽自己的余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陶行知前辈的教育初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这种为下一代甘当人梯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