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夕阳之躯托起祖国的朝阳
2007年8月,秦立华从枣庄六中工会主席岗位上退休后,回到了老家张山子镇冷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从此他不仅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而且还时刻关心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冷庄村南部有一处烈士陵园,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的13位烈士长眠于此。陵园始建于1969年,曾经接待过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解放军战士、党政干部和各界群众前来祭扫陵墓,烈士的英雄事迹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感动和教育了几代人。但是,由于历经几十年风雨剥蚀,纪念碑和园区环境已经破败不堪。秦立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把陵园的现状以书面形式向市区民政部门报告,争取各级领导的关注,并争取到原籍本村,现担任上海市枣庄商会副会长的黄礼伟先生的大力资助。在秦立华的不懈努力下,冷庄烈士陵园整修方案获得上级民政部门批复,由黄礼伟先生捐资10万元,区镇两级出资10万元共同修建。2012年清明节前夕,烈士陵园整修工程圆满结束。主塔和碑座镶嵌了大理石,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墓碑和坟茔排列有序,道路蜿蜒曲折,广场宽阔平整,整个园区苍松翠柏,绿树掩映,成为张山子镇及周边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年来,整修过后的冷庄烈士陵园共接待来自枣庄、徐州等地群众、党政干部、解放军官兵、青少年学生等共计5万余人,在此举办入团入队宣誓和集体祭扫活动20余场次。秦立华多方收集每一位烈士的生平资料,为前来瞻仰和祭扫的青少年讲解烈士们英勇杀敌、不屈不挠的革命事迹,激励青少年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2012年,秦立华被推选为张山子镇关工委副主任。他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致力于家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从事教育的工作经历,把关工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秦立华的身影总会出现在校园里,运河支队的抗战故事、援藏支教的所见所闻、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秦立华不急不缓地娓娓道来,孩子们簇拥着他侧耳倾听,质朴生动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能够倾听秦爷爷讲故事已经成为孩子们最大的乐趣。
秦立华经常深入学校、基层,深入到家长和青少年中间,全面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主动与学校、社区、企业、派出所片警等相关部门人员座谈,共同探讨有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面临的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举措和新办法。他同关工委其他几位老同志一起向镇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使得关工委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办公设备、工作经费得到保障,为全面开展好关工委工作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立华充分利用人缘好、威望高、善交际的优势,走街串巷,主动上门,与离退休老同志交心谈心,宣传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分析老同志做好此项工作的“五大优势”,鼓励并动员“五老”按照“就近就地、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关爱活动,对部分思想上有顾虑、未加入到关工队伍行列的老同志,秦立华以“三顾茅庐”的精神积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在秦立华等老同志的极力邀请和感动下,大批老同志纷纷加入镇、村关工委组织。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家长外出打工人数逐年增加,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作为该镇关工委的主要负责人,秦立华对“留守儿童”倾注了更多的热情。在他的协调努力下,张山子镇中心小学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全区首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以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项目吸引农村留守儿童,现已建成各类活动室10个,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一个,并配备了专门的辅导老师,面向学生免费培训各种才艺技能和生产劳动知识。镇派出所,区义工协会为全校108名留守儿童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各行政村关工小组及时探访“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接受监管情况,查清父母外出务工地址,并制订联系办法。镇卫生院关工小组为全镇44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二十三中学关工小组开展了篮球和乒乓球比赛,以及校园集体舞、书画展、作文比赛等。
在镇政府和驻地企业的大力资助下,秦立华在全镇教育系统发起成立了救助贫困学生爱心基金。共计筹措12万余元,在每年教师节期间集中发放。截至目前,共救助贫困学生152人。秦立华还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该镇钟晨、李潘、夏久洲、李志成、陈雨乐等少年儿童敬老爱亲、勤奋学习和与病魔顽强斗争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市政府、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供电公司、区检察院、区义工联盟等单位纷纷与该镇贫困孩子、留守儿童结成救助对子,定期到该镇开展爱心救助、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等帮扶活动,使全镇400余名家境贫困的孩子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