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详细资料

关于我市“四点半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枣庄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时间:2017-11-27

 

关于我市“四点半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特别是2015年全市“四点半学校”建设推进工作现场会以来,市关工委会同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大力推动“四点半学校”建设,数量逐步增多,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对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随着社会发展新情况的变化,如何更好地帮助儿童度过下午四点半放学后的真空时间,保障青少年安全、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为此,市关工委会同各区(市)关工委成立调研组,就全市“四点半学校”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四点半学校”建设的现状

举办“四点半学校”是一件利民惠民的事情,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群众的赞扬。特别是省、市关工委对这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后,各区(市)都比较重视,深入基层调研,听取学校、社区、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把这项工作纳入关工委的工作日程,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广大“五老”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大进展。截止到2016年4月,全市共举办“四点半学校”307所,其中社区(村)举办142所,学校及其它机构举办165所。这些“四点半学校”的建立,使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少年儿童有了安全的学习活动场所。

(一)因地制宜,创新办学方式

我市的“四点半学校”已经形成了各具个性的办学模式。主要有:

社区(村)型。利用现有的社区活动室、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留守儿童活动站等场所,一室多用,由社区干部、“五老”和教师志愿者进行管理,来满足本社区(村)子女放学后的学习、安全、活动需求。如薛城区燕山社区、滕州市马号街社区、峄城区鹭鸣山庄社区的“四点半学校”等。台儿庄顺河社区活动中心,与学校一墙之隔,打开了一扇门,学生放学后就可来到“四点半学校”,社区义工李会庭、王兴玲每天在这里等着孩子们的到来。山亭区冯卯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滕州市龙泉苑社区“四点半学校”,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活动内容丰富。级索镇水磨庄、沙沟镇郭洼村“四点半学校”还开通了远程视频,让孩子与在外地的父母进行聊天,及时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校中校型。发挥学校在场所、设施、空间、安全和师资方面的优势举办“四点半学校”。目前,我市有一大批学校办起了“四点半学校”,如峄城区61所中小学,多数都开办了“四点半学校”。校中校型有两种情况:一是集体组织社团活动。学校下午课后普遍组织各类社团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才艺辅导、手工制作、经典诵读、心理咨询等活动。如市中区齐村中学、峄城区坛山中心小学、泥沟镇兰城小学、姜屯镇羊庄中心校、洪绪镇中心小学开办的“四点半学校”,均由校方集体组织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发掘了潜能。二是开设专用教室。学生放学后集中到专用教室,由学校安排的值班教师负责辅导,开展阅读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如峄城区匡衡小学、薛城区南临城小学等都开设了专用教室。这些校中校型“四点半学校”规模大、活动内容丰富,且不需要学生放学后转移地点,深受家长欢迎。

其它型。一种是村(居)联合辖区学校,利用村里的场所,由学校出师资共建“四点半学校”。如孟庄镇周村学校、永安镇龙子心学校,就是依托驻地留守儿童活动站组建起来的“四点半学校”。再就是老教师利用家庭空闲房屋举办“四点半学校”。如北庄镇退休教师任振金,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把村里无人照看的学生集合到自己家里辅导功课,讲授书法、根雕等才艺知识。还有不少社区创新“四点半学校”教育模式,如薛城珠江社区利用种庄小学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服务。

除以上几种类型外,全市还有社会上民办的儿童托管机构、“小餐桌”等不下20处,这些机构多紧靠校门,或临街开办,虽然空间拥挤,卫生条件普遍较差,但便于对学生的看管监护,为解决放学后的“真空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

(二)资源共享,完善办学条件

调查中发现,我市的“四点半学校”,无论是在社区、学校还是在民房,其办学条件都经历了从一般到完善的过程。首先是配备了必要的设施。有的原物利用,有的筹集资金购置,常用的桌椅、图书、文体器具基本能满足儿童学习活动的需要。在北辛街道文坛社区、羊庄镇文化大院、薛城珠江社区“四点半学校”,都设有电子阅览室、琴房、快乐画吧,配备了健身器材。其次是充实了师资。按照自愿、就近的原则,聘请课外教师或“五老”、代理妈妈、社区管理人员担任辅导老师,负责孩子的看护、教育。有的还挑选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指导学生训练特长。如齐村中学就近邀请枣庄学院艺术专业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辅导,安排辞赋家韩邦亭老师指导学生学写楹联。第三是建章立制。“四点半学校”是义务服务型机构,只有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保证,才能有效长期健康地运行。为此各区(市)在推进“四点半学校”建设中较为重视制度建设,有的制订了规范“四点半学校”管理的指导意见;有的对教员管理、学生管理、活动管理、安全管理作了统一要求;有的对家长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作了规定,并制订了学校家庭衔接办法。不断完善的制度,保证了学校向规范化管理的方向发展。

(三)多方协作,构建保障体系

我市“四点半学校”从无到有,由少变多,靠得是多方协作,共同参与,形成了党政领导、关工委牵头、有关方面配合、社区和学校落实、广大“五老”、行政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局面。

首先是关工委主动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关工委与教育、妇联等部门携手调研考察,制订方案,开会部署,资源共享,互补互助,共同推进。如峄城、市中、滕州等区(市)都成立了由关工委、教育局、妇联、团委等部门组成的“四点半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层层落实任务。其次是加强了“四点半学校”与辖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与学校建立共建机制,达成开展教育活动的相关协议,在教学设备、师资上互通有无,对学生在“四点半学校”的表现及时向辖区学校和家长反馈,认真听取校方和家长对“四点半学校”的意见建议,根据需要不断调整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形成家庭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和教育合力。

通过调查和思考,我们感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是办好“四点半学校”的保证;按需而为是办好“四点半学校”的立足点;创新有效模式是“四点半学校”得以长期发展的基础;加强管理是推动“四点半学校”常态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还需我们认真地去总结和推广。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四点半学校”是个新生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时间短,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是:

一是总量偏小。全市现有的2488个自然村(居)、社区和597所小学当中,现在建起来“四点半学校”的数量还很少,比例还很低,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的数量还很大。而且建在城镇及其周边的多,建在农村的少,边远村更少。在区(市)之间也不平衡。二是参与的面单一。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在财力、人力、物力上支援少。就关工委自身来讲,动员“五老”参与的数量也少。三是有的“四点半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场地有限,条件简陋,管理松散,只能让学生做作业,复习功课,无法开展其它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有的认识不到位,对建设“四点半学校”缺乏统筹安排,投入的资金不够;有的有畏难情绪,对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多,心存承担风险的顾虑。

三、意见建议

(一)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四点半学校”是在当前社会新形势下,应群众之需发展起来的。城乡失管儿童对“四点半学校”的需求很大,而目前已建成的数量、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必须动员社会各阶层、各方面人士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广泛参与。为此,我们要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推进“四点半学校”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大力宣传创建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要大力推广新的经验成果,从而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凝聚力量、积极参与。

(二)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把“四点半学校”建设作为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创造和谐社会的民生实事、民心工程来抓,把握全局、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争取三年内把有需求、有基本条件的村、社区、学校实现全覆盖。要建立有利于“四点半学校”良性发展的组织体制,即以社区(村)、学校为依托,以留守儿童、双职工子女为对象,以“五老”志愿者和教师为辅导员,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以奖代补为手段的基本组织框架,区(市)、镇(乡)、居(村)联动,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关工委协调推动的运作大格局。要形成“四点半学校”建设的有效推动和管理机制,即全市每1—2年召开一次现场会,相互学习,总结经验。每年进行一次督导检查,由市关工委牵头组织,采取听、谈、查、访、评方式,对各区(市)“四点半学校”的建设进度及学校管理进行评价,并将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在区(市)层面上先行开展“五好”“四点半学校”评比活动。

(三)多元共建、资源共享。要建立多元创办结构,社会各单位都要把推进“四点半学校”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场所可以多样化,除社区、学校外,各部门、各系统所属的基层机构、基层单位、企业等,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图书馆、幸福院,都可以把既有的资源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以更好地解决“四点半学校”所需的场所、设施、师资等问题。办学经费应多渠道筹集,可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既财政拨一点、自筹一点、社会赞助一点。要积极争取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援。

(四)充实师资,健全制度。要选聘热心青少年教育、有专业特点的教师、社区干部、社会义工、大学生村官、各界人士担任“四点半学校”的管理者和辅导教师。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发挥“五老”特长和优势,在“四点半学校”中充当骨干力量。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成立校务委员会,确定校长,对招生管理、师资管理、活动管理作出明确规定。要建立正常的群众监督机制,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区(市)层面应建立考核评估制度。要创新方法,丰富“四点半学校”的学习活动内容。要通过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文明礼仪、文娱体育、心理健康、农耕园艺、科学常识、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教育,普及知识、激发兴趣、陶治情操、避免单一做作业。切实把“四点半学校”办成家长放心、儿童开心、孩子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的趣味乐园。

(五)加强现有民办托管机构的监管。目前我市城镇学校周边由社会私人承办的“托管中心”、“小餐桌”亟需加强监管。各级关工委要积极联合食药、安监、教育、公安等部门对其资质、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与检查,积极鼓励和引导这类机构不断改善条件,发挥好“四点半学校”的作用。


枣庄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枣庄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鲁ICP备17055914号-1

举报电话:0632-8685598   技术支持:山东英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499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