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把子女的教育及其成才,理应视为当仁不让的责任,并在做人和工作方面以身作则。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特点。
孩提时代,母亲的教育,常常令子女终生难忘。记得小时候,有次我们兄弟几人与母亲乘人力三轮车去市区。一路上,几个孩子在车上蹦蹦跳跳,这下可苦坏了三轮车师傅。母亲说,三轮车工人很辛苦,要体谅他的工作,你们这样跳就太不懂事了。母亲短短几句话,打动了我幼小的心,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几十年来,母亲做人要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人着想的教诲,是我生活中的座右铭。现在,我已在高校教师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回顾人生成长的历程,深深感到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第一任教师。
家长垂范是完成家教培养家风的根本。婴儿呱呱坠地,预示着人生的开始。家庭的氛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小觑,它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孩子的人生观、道德观上,往往会左右孩子的职业选择、婚姻选择等问题。培养一个人,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家风家教。《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历史上“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世代流传。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将会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繁荣,对青少年的诱惑也多,因此家长要特别重视教育孩子正确地对待金钱和享受。笔者曾多次在监狱管理局讲课、调研,发现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一些青少年抵挡不住金钱和享受的诱惑,迷失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失足,和家庭教育缺失有关。假如他们有着家庭的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也许不会走进大墙里面。
现在,不少青少年有“网瘾”。家庭不和,或者家长打骂孩子,甚或放任自流,孩子没有从家庭感受到正能量,就会从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精神安慰和被关注感。信息时代,青少年喜爱上网,通过网络交友、娱乐,无可厚非。但上网无“度”,沉湎其中难以自拔致荒废学业、影响正常生活,就是误入歧途了。“网瘾”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家长必须担当起重要责任,反省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青少年应立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种道德教育往往是通过家教、家训实现的。诸葛亮是集智慧与道德于一身的历史名人,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简练、严谨的语言中,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使人感动。对于传统文化中家庭家教家风的格言,我们必须认真地挖掘,同时辨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古代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某些过时的方式,比如子女向长辈磕头的做法,显然与现代文明相悖,就不一定要提倡。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 上海师大教授、博导 周中之)